近年来,万秀区以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红色引擎”,通过筑牢人才支撑、打造特色产业、深化区域协作等举措,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党建聚才强队伍,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万秀区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多渠道汇聚乡村振兴“生力军”。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行动,2024年组织产业带头人培训班,50名学员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同时,优化驻村力量配置,推进“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00余件,同时实施“强基创星”工程,32个村级党群服务场所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凸显。
在党组织引领下,万秀区鼓励农村党员带头创业兴业,培育出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家庭农场3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的良好发展氛围,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组织保障。
特色产业提质效,打造增收致富“新引擎”
万秀区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近年来,万秀区围绕六堡茶、蜂蜜、思委米、肉牛等特色产业,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在产业培育中,万秀区积极搭建“政府+企业+农户”合作平台,与广西畜牧产业科技先锋队深度合作,建成“万秀区林下养殖蜜蜂示范基地”,推动“梧州蜂蜜”品牌升级;支持乐一生态循环种养殖产业园三期扩建,打造“万秀六堡茶牛”特色产业模式;通过“村集体+经济能人”合作模式,扶持军仔家庭农场生猪养殖、德保旺茶旅融合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形成多元产业发展格局。
2025年上半年,万秀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340元,增速6.6%;茶叶产量33.19吨,同比增长31.1%;肉牛出栏1743头,同比增长28.39%。此外,全区累计认定11个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2个广西农业品牌,5个绿色有机农产品通过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100%,“万秀产”农产品正加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区域协作拓空间,探索产业融合“新路径”
“在家门口的电子厂上班,每个月能挣5000多块,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夏郢镇答涓村村民李宝玲的感慨,道出了万秀区推动区域协作、促进群众就近就业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万秀区打破地域限制,积极探索跨区域协作和工农融合发展新模式。在跨省合作方面,与广东封开县开展党建联建,共同开发西江玉桂产业示范园,引进玉桂深加工企业,项目建成后年总产值超1100万元,带动300多户农户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15万元以上;在工农融合方面,依托衔接资金支持答涓村建设电子零件设备加工厂,承接广东电子代工订单,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月工资最高达7000元,吸引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
与此同时,万秀区还深度挖掘乡村旅游潜力,投入1300万元打造河口都市农场,整合200多亩土地建设研学实践基地、草莓园、亲子乐园等项目,形成“蔬果园区+农旅融合+研学营销”的创新业态。该项目不仅盘活700多户农民的闲置土地,带动90%农户就近就业,还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4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约1000万元,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万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