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深竹林里,李艳手起刀落,一根根鲜嫩的四方竹笋应声落入背篓,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笋香。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的群山间。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黄坪村欧菜坪屯村民李艳背着竹篓,穿梭在茂密的竹林里,采摘着大自然馈赠的珍馐——野生四方竹笋。
“我们三江的四方笋,可是名副其实的‘山珍’。”李艳一边麻利地剥去笋壳,一边笑着说,“我们这儿生态环境好,森林覆盖率超过89%,出的笋子特别脆嫩、味美、多汁。”
三江乡与湖南永州、广西贺州交界,是恭城母亲河茶江的源头。这里山峦连绵,溪河密布,森林覆盖率高达89.3%。得天独厚的水土条件,孕育了品质上乘的四方竹笋。
“我们这儿无污染,水土条件特佳,竹笋口感特别好。”李艳轻抚着刚采下的鲜笋说道。
近年来,三江乡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三江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力争把三江建设成“乡风文明、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美丽家园。“我们不再是靠砍木头、竹子为生了,保护好绿水青山也能带来幸福生活。”李艳表示。
据了解,三江乡每年生产四方笋、黄笋等鲜笋约35吨,小小的竹笋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我今天上午半天采摘四方笋连竹笋壳大概在60多斤,变成鲜笋在27斤左右,市场零售价格每斤8元,半天的收入也还算可以,去年以来我家来自生态经济的人均纯收入比之前增加了不少。”李艳开心地分享着丰收的喜悦,“守着我们这片宝地,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的村民们,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在大地上,让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
这片绿水青山不仅守住了乡愁,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