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 欢迎加入农副产品打假参考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动态资讯

青秀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牵引 打造东盟稻作文化产业园

  近年来,青秀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有效结合起来,打造核心区面积2000亩,辐射带动面积3万亩的中国—东盟稻作文化园,以“稻”为媒,打造集智慧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智慧农业新场景,构建贯通产供销、融合农文旅的城乡融合改革试验区,逐渐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提供农业文化交流的新窗口、新平台。

  

  

  

  中国—东盟稻作文化园 李嘉玮摄

  

  

  

  稻作文化园夏种耕作 李嘉玮摄

  

  土地整治破难题,变散地为良田。组建“揭榜挂帅”精干团队推进“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将长塘村天窝坡、天堂村坛尧坡和新天堂坡串点成线,采取“旱地改水田”“小田并大田”等措施实现“散地变良田”。

  开展耕地种植速生桉专项清理整治行动,通过政策引导与农户动员,累计推动600亩桉范流转,已完成1176.78亩的土地流转工作,并改变原有不同高差、大小不一的丘陵地块,以“小块变大块、坡地变平地”为抓手,在水稻核心区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工程,按“一户一田”模式,采取数字化田埂方式,将原本零散的766亩土地整合建设成39块优质水稻格田,同步优化路网布局、完善灌溉渠道,达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效果,实现园田化,极大地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作业效率,为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稻作文化园收稻谷 李嘉玮摄

  

  

  

  中国—东盟稻作文化园 李嘉玮摄

  

  产业布局优结构,三产融合强动能。为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园区聚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通过精准招商引入优质市场主体,激活园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引入广西龙头企业力拓米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搭建统一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经营实施平台,推广“订单式”水稻种植模式,打通产销链,助力青秀区长塘湾优质稻米产业示范区获评“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四星级)”。

  

  

  

  中国—东盟稻作文化园早稻待收 卢伊琳摄

  

  为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青秀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合作共建华南研发中心,开展特色蔬菜品种选育、现代设施农业和育苗新技术研究,并在园区内布局50亩露天试验田,目前已成功筛选适宜优良品种27个。同时,占地360亩的华南研发中心创新育种示范基地建设正有序推进,未来将成为支撑地方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研发平台与示范平台。

  

  

  

  中国—东盟稻作文化园 李嘉玮摄

  

  多元带动促增收,沃土生“金”惠农户。园区通过构建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形成紧密合作关系,依托“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从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户务工吸纳、种植技术带动等方面多维发力,既加快水稻产业规模化发展,也为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拓展了稳定增收渠道,辐射效应正逐步向周边地区延伸。

  

  

  

  中国—东盟稻作文化园 李嘉玮摄

  

  为激活农旅产业发展,每年春季,农田内种植中油彩2号、中油彩8号和桂晟油808三个品种的油菜花共800多亩。农田内设置观景台和多个打卡拍照点,开通埌东汽车站往返油菜花基地的游览专线,为游览活动有序进行提供配套设施支持与人力支持,成为春季市民近郊踏青出游的热门景点。截至目前累计带动农户收入1088万元,惠及农户近500户,带动脱贫人口30余人,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促产业、产业发展带民富”的良性循环。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nn/t2601743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副产品打假参考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